sunday,站在博愛路的十字路口.轉角處出現一棟新的鋼構商業建築物,立面非常地複雜.花俏.我和艾瑞克討論了一下這個設計的好壞.這棟鋼構建築整體是深褐色的,立面的語彙是水平帶狀的線條,卻十分地密集,雖然立面乍看非常複雜,但也不是非常繁亂.而這棟所帶給城市建築的好處是...它無法加蓋任何元素在建築身上.在於鋼結構本身無法像混凝土一樣可以讓其他元素依附在身上,相對地杜絕這樣加蓋的現象,所以才可以保持城市建築本身個體化的建築特色,以前建築技術上因為混凝土的發展,所以台灣大多數的建築都是依它而完成.常民建築師也因它的存在而出現,現在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,為了改善城市的面貌,政府進行掃蕩違章建築.但是說實在的,違建才是最貼近市民所生活的真實空間...
無可否認的是:市民對於城市的想像其實是很有想像力的.像是一個商人為了想要賺更多的錢,而開始思考我的店該怎麼移動,所以城市之中開始產生攤販.餐車,在這種可移動式的小建築,在城市裡游走,帶來城市生活的豐富性.在老舊市區經常可看見令你驚訝的城市建築,這些都不是政府.建築師所規劃出來的,而是一般的老百姓.這讓你驚不驚訝?或許你還未曾發現你週遭的事物,或許從今開始可以多留意我們身邊所發生的事物,這會讓你更了解一些我們真實的台北是如何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